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安息禮拜程序 (Memorial Service)






宣道會翠屏堂
 劉佩珍姊妹安息禮拜
主禮:江兆仁傳道
祈禱:陳秀玉傳道
慰勉:朱吳佩瑛師母 
讀經:杜紹忠傳道
司琴:黃雅芳姊妹
主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靜默
---------------------------------
眾立
宣召
----------- (11:25) -----------
江兆仁傳道
唱詩
------------ 奇異恩典 ------------
眾立
祈禱
---------------------------------
陳秀玉傳道
生平述史
---------(鄒志翔、鄒鳳翔)-------
眾坐
獻詩
--------- 信心的等待 ---------
紅磡浸信會聯合詩班
讀經
- (帖前4:13-18;約14:1-36) ----
杜紹忠傳道
慰勉
---------------------------------
朱吳佩瑛師母
唱詩
------------耶和華是愛------------
眾立
誦念信經
------------ 使徒信經 -----------
眾立
致謝及報告
------------ (家屬仍然站立) ---------
江兆仁傳道
祝福
---------------------------------
鄺振華牧師
瞻仰遺容
----------------------------------
眾立

(主禮人、喪家、親友、會眾依序退席)


讀經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                                  
                                     (帖前4:13-18)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   
     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
     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
     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
     裡,叫你們也在那裡。」耶穌說「我就是道路、
     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14:1-36)
    奇異恩典   
  1.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2.浩大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時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寶貴。  
  3.經過許多危險網羅,飽受人間苦楚,     
    此恩領我平安渡過,他日歸回天府。  
  4.將來在天安居萬年,恩光如日普照,   
    好像最初蒙恩景況,讚美永不減少。

    信心的等待
    明天怎麼你還是不知道,越想得到的總會得不到,
人生就像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到,
何必計較那得失終老,在這幽谷之中我宣告
不必怕因有祢同在,別人笑我為甚麼等待,
因我知道盼望因祢而來。
耶穌捉緊我雙手,有祢的恩典我便足夠,
讓我可清心見祢面,使我必得見光,
耶穌捉緊我雙手,仰望那財寶在天上,
愛慕神的,抱著平安
感謝祢為我所編寫的一切 。

    耶和華是愛
    耶和華是愛,讓我安身青草溪水邊,
神令我省察心中的幽暗,共同渡每一天。
耶和華是愛,在困境中祂保守引牽,
神為我擺設豐足的恩惠,在危難也不會變。
在世間主恩與共,祂的愛存在常無盡,
神為我施恩惠,保守勉勵,共同渡此世。
耶和華是愛,讓我安身青草溪水邊,

無限滿足快樂湧於心裡,在危難也不會變。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回憶點滴, 無盡思念 (Our Memories)

鄒志翔 (兒子)

母親劉佩珍,台山出生。為父親劉仕照的獨女。當年幼時父母離世,便跟從叔叔劉永佐到香港生活。她到港後曾從事衣服修補和家庭僱工。1964年7月4日與父親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一女,成為全職主婦,專心照顧家庭。
媽媽事事以家庭為先。回憶當妹妹升讀幼稚園時,由於不能適應,每次回校都哭過不停,以致學校迫令停學。媽媽為此,就應徵到該校作校工,令至妹妹能有更大安全感,繼續學習。
媽媽也是一位聰明和勤勞的人。當家庭輕工業盛行時期,她開始在家進行產品加工。後來更委以批發加工重任,統籌整幢大厦的發貨和支薪工作。那時印象就像整幢大厦的主婦都在我家排隊,忙個不停。雖然她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但是仍能自學所需的文字,算術和簿記,以致安排上勝任有餘。為了幫補家計,她晚上仍然承接加工工作至深夜。在加工過程的“碎口”,她會收集起來。我們兄妹便會和媽媽把一袋一袋又大又重“碎口”賣給回收商。所得的金錢就一起到茶餐廳享用下午茶。
若認識媽媽的人,相信也感受到她的融和親切。與她相處,她總把朋友視如家人一般。若人家忘記帶門匙,她就邀請到家等候;若人家沒有自來水供應,她就開放浴室給小孩洗澡;在樓上見到看更獨自在倉庫跌倒,她就叫我馬上跑去查看究竟。正是這份對周遭人和事的熱誠,使她深受各街坊的愛戴。即使後期我們搬到新居,她也能突破家家閉户的限制,建立很好的鄰里關係,不僅是大厦街坊,甚至擴展到鄰近長者。還記得當年我送太太半夜入院預備生產,打算孫兒出生後才報告喜訊。但是街坊竟然比我更早向她“報告”,原來那晚他們已聽到我召車的談話。
另外,當我在大埔外出時,總會碰到好些我不太熟悉,但會跟我微笑或詢問媽媽去向的街坊。我經常打趣説千萬别在這社區行差踏錯。
媽媽是一位較易為家庭和子女憂慮的人,每當有她特别掛心的事,我們一家就會與她一同祈禱。
及至2010年,媽媽發現腎臟有腫瘤,需要切除部分腎臟,痊癒後,仍過著悠閒的生活,每天和好友茶敘聊天,定時參加教會聚會。直至2015年開始洗腎,得到新抱和工人細心的照顧,生活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直到本年六月,身體開始轉差並於九月十八日下午,在兒女和新抱的陪伴下安詳地離去。
她特別喜歡"耶和華是愛"。願藉舊曲新詞,表達我們對她的懷念。

仍然懷念妳 (調:耶和華是愛; 詞:志翔於 21/9/16)
仍然懷念妳,在我心中始終不褪色
無論我所經過妳的訪處,望重遇妳身影。
回頭仍是妳,是我一生中保守靠倚
無論往昔幼稚,到今光景,並從沒有一點轉變。
但此刻,縱使隔別,深知妳與主同住
神為妳施恩惠,保守勉勵,已同度此世
祈求神讓妳,共與爸爸一起肩並肩
能盡細數今昔每位(好友/的愛),在(來日/榮耀)那天家再見。


(媽媽,每當我經過公園或酒樓時,就幻想妳是否仍在那裡;
當妳在天家碰到爸爸時,會否正𣈱談這十多年中愛妳的人和事?那日我們在天家碰面,再告訴我吧!)

--------------------------------

郭婉媚 (媳婦)

親愛的嫲嫲(奶奶)
自從大仔出世後,我便很喜歡跟妳的孫兒叫妳嫲嫲,因這稱呼感覺很親切,而妳本身確是一位慈祥,平易近人和親切的老人家。
妳胖胖的身形是我從開始接觸妳一直都沒有變,常帶着甜甜笑容的妳更讓人很喜歡與妳一起,因此妳身邊總有很多朋友。有趣的是當我們一家人上茶樓飲茶時,短短的路程中總會有人與妳打招呼及傾談,妳真是鄒家一位取得滿分的親善大使。妳對家人無微不至的愛可從妳照顧爺爺,仔女及孫兒身上清楚看到。妳總會將家人放在第一位,而家裏的事妳都會安排妥當,不用大家操心。每逢節日,就是妳大顯身手的時刻,枱面上總會擺放着豐富的食物,令大家都吃得很滿足。
我想我與妳之間關係更為密切應是由妳決定洗腎開始。這段期間,妳與我及工人常以三人行到醫院覆診,也讓我倆婆媳溝通多了,了解也多了。而從照顧每日需洗肚的妳也讓我們學懂彼此欣賞,每次妳説我是好新抱,我又讚妳是乖嫲嫲,然後我們就會對視而笑。這段時間雖不是很長,但我卻很懷念這段與妳相處日子。
後期因妳受到感染需接受治療,妳堅忍的態度讓我更深深被妳感動。縱使住院接受治療期間,妳要面對身體的痛楚,妳卻默默地忍受着,很少發怨言,我相信是因為妳愛我們,妳不想讓家人擔心。
現在妳已回到天家與爺爺一起共享天國的福樂,縱使分離,但只是短暫,因將來我們必可在天家再見。
嫲嫲,我想再次向妳説聲多謝,多謝妳一直以來對家人的照顧及關懷,妳的身教讓我們看到知足常樂,要學懂感恩;多謝妳讓我在妳患病期間學習盡心去照顧妳;多謝妳也讓我們的孩子去明白家人的重要。能作妳的新抱,是我的福氣。

-----------------------------

鄒天諾 (孫兒)

現在回望過去,發現我十八年的生活中每分每秒都有著嫲嫲的踪影。
由於我是鄒家的長孫,我從小就盡得嫲嫲的溺愛,這也令我對她特別的不捨。在我幼兒的時候,我經常坐在陽台的搖椅上,「一口來,一口去」地吃著嫲嫲親手餵我的粥。説實話,我對這畫面實在沒太大的印象,但卻不會忘記,全因嫲嫲經常這件事掛在口邊,每隔兩三天便拿出來説。而這句「一口來,一口去」,不但成為了對我獨有的形容,更是我們在嫲嫲晚年的時候哄她吃飯的金句。
我和嫲嫲的關係特別親密另一原因是我在幼稚園的時候,父母都要全職工作,所以我放學後便會到嫲嫲家做功課及休息。在那數年的時間裡,我每天都有著賓至如歸的感覺,因為嫲嫲每天都會準備不同的點心讓我可以放學後享用。最難忘的是嫲嫲家中總會準備著可樂糖及熊仔糖,只要我做功課得到印章,自豪地告訴她時,她便會從玻璃瓶裡拿一包糖給我作獎勵,並一邊微笑一邊拍著我的頭地稱讚我。這小小的獎勵,卻成為了我小時候讀書的最大動力。另外,我和弟弟也會於星期五的晩上從二十樓拿著枕頭和被鋪到於十一樓的嫲嫲家睡覺,嫲嫲不但允許我們看電視看得比平日晚,還會在臨睡前跟我們一起細談那個星期所發生的所有事,使這個我們稱之為「渡假」的時段成為了我每一週裡最期待的活動。
我從小便有著喜歡捻別人衣服睡覺的習慣,因此每次渡假的時候,嫲嫲總會從她的衣櫃裡拿出一件衣服好讓我乖乖進睡。即使我們之後沒再下去渡假,嫲嫲仍給了我一件她的衣服,以供我每天晚上可以安心睡覺。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即使大部分伴著我成長的玩具都已被丟掉,這件衣服仍風雨不改,默默地待在我的床邊守護著我,亦成為了我懷念嫲嫲的憑藉。
嫲嫲的離去,我們的悲傷是在所難免的。但我相信,嫲嫲現在便在天家的某一處,掛着我們常常見到的樂觀的笑容,等著我們與她重逢的那日子。

---------------------

鄒正諾 (孫兒)

在我心目中,嫲嫲是一個十分討人喜愛的一個人,她胖乎乎的身材,無時無刻都帶上溫暖的微笑。 嫲嫲好像到處都有朋友,在酒樓中,每一個員工都認識她,她身上總是有源源不絕的正能量,我印象中,我從沒有見過她傷心。
嫲嫲住院期間,我發覺我真的很愛她,而我現在也十分懷念在醫院探望她的日子,回想起到醫院餵嫲嫲吃粥,她一邊吃,一邊說很好吃, 一想起這裡,我的心便有一絲溫暖流過。
嫲嫲教懂我如何去愛,縱使她現在不在世上,但她永遠活在我心,再見了,我親愛的嫲嫲。

------------------------

鄒鳳翔 (女兒)

媽媽是個很單純,很善良但又堅毅得可撐起半邊天的女人。小時候打趣說她是「中國傳統愚蠢婦女」:眼裡只有家庭,沒有自我,一切也順著爸爸的意。但我發現雖然自己讀書比她多,見識也比她廣,可是骨子裡我跟她沒有兩樣。媽媽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但她常常對我說:「女孩子最要緊的是自己爭氣,不要單想著依賴別人。」媽媽沒有要我事事去爭取第一,她說只要盡力而為,問心無愧。這句「為她爭氣」卻成了我一生動力。我是媽媽的掌上明珠。她經常說:「女人結婚後『有排捱』,做女時要『歎下』。」所以我在家裡一切家務也不用做。媽媽的身教和言教深深地影響我,她用豐豐富富的愛載滿我們,讓我和哥哥學會去愛身邊的人。很想念她可愛的笑容,她溫暖、柔軟的肩膀…
媽媽,真的很想很想妳!

-----------------------------

李啟輝(女婿)

從結婚起的第一天,外母 (劉佩珍) 喜歡我叫她“亞媽”,跟“亞妹” (鳳翔) 一樣地叫她。她對我如自己兒子一樣,如是這已經十八年了。。。婚後我們雖然住遠了,但仍抽空每星期一家人去探望她,順道品嚐她的撚手小菜(例: 炸排骨,蒸肉餅)。能真正跟外母(及外父)一起生活的時間不多,大多是跟教會的一日遊,最遠也只去過台灣旅行五天。從外母身上我看見她那顆信靠神的心。。。記得她信主時(十多年前),外父仍然未信主。但她用信心等候,以及多年不斷的禱告,外父最後也一同信;或在醫院病患中,她仍叫我們為她祈禱,好叫她的不適得著舒緩。感謝主!從外母身上,祢叫我們看見祢的信實,更加看見祢無私的愛。

--------------------------------------- 

駿翹 (外孫)




----------------------------------------------

駿熙(外孫)


婆婆,我真的很想念妳!每當我來到大埔時,我都會想起妳。 我知妳很喜歡我,因為妳說看見我就像看見年幼時的媽媽。記起妳的仁慈,真想快點可以在天家與妳相聚!我真的很想快點見到妳!我很愛妳!

-----------------------------------------------

Quintin Lau (Brother in law)

In my early childhood, I did not know my sister who was living in the Lau Village in China at that time. When my father brought her down to Hong Kong from the village, I began to know her better and develope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er during my teenager and later years. I found out she was a fast learning, hard working person. She was not afraid to tackle many difficult tasks. She was kind to her family and friends. She always willing to reach out to her friends in need of help. Especially she help my parents a lot to raise a family. I remember during a period of late 1950’s she worked as a domestic servant for a well to do family, when she saved a little money and on her day off, she took me, my brother and sister to an ice cream treat. When she took us for an outing to Sha Tin, we spent a whole day there playing, sightseeing and eating. Some of you may still remember, in old day a trip to Sha Tin was a very big deal. We all have fond memory about all the outing together to different places.

The one thing I admired my sister the most is her free spirit, her street smartness and keen observation of her surroundings. She did not care much about other people opinion about her, as long as in her mind she was doing the right thing. Although she didn’t received a lot of formal education, she made it her mission to make sure her children have every opportunity to pursuit higher education. She firmly believed that education can open many doors for one’s life. She always told me very proudly about her children getting good grade and  passed certain milestones. When she told me on the phone that her children graduated from college, I can hear her excitement as well as relief.

My sister, you were a gentle and kind person, and will be missed by all of us.


-------------------------------------------------

馬美鳳(姨甥女)

舅母是我最尊敬的人,她在我嬰兒時養育我,實在感激不盡,妳無比的關愛給我滿滿的,妳好像我媽媽,我好想每日都抱抱妳,所以我搬到妳樓上可以接近妳,我有多想在妳身邊,但今天妳走了,妳還是永遠在我心裡面的好媽媽。

-----------------------------------------------

Sutarti (家傭)

我和嫲嫲相處將12年了,她很好人,待我如家人—樣,她很疼我,我在這裏工作很開心。嫲嫲患病期間,她很乖,好忍得。我知現在嫲嫲已上天堂,我為她祈禱,希望爺爺嫲嫲在天堂過得舒舒服服。

多謝嫲嫲,我在這裏工作她教導我很多的事,我很疼她,也很掛念她。

---------------------------------------------

慧菁

親愛的「嫲嫲」:
很喜歡你稱我為「靚姐姐」,這是你專用的!我們天家再聚,記得你仍要這樣稱呼我啊!掛念你!

你的
「靚姐姐」上

--------------------------------------------

何君慧 (鄰居)


敬愛的佩珍姊妹(鄒太):

認識您時我不過只有幾歲大,因為您們一家是我們家的好鄰居,您和我媽也因此成為好友,兩位女士一直互相幫助和彼此鼓勵,兩家的小孩也一起成長。那段日子我們每天相見,嚴如一家人,我也有幸常得到你的提攜和照顧。每天見到你不辭勞苦照顧家中兩老和鄒叔叔,雖然您也說過要照顧爺爺和嫲嫲並不容易,但是您仍是盡最大的心力去侍奉兩位老人家,直至他們百年歸老。您對志翔和鳳翔有無比關愛和了解,盡力給予孩子們周全的照顧、體諒和支持,讓他們發展所長,成為今天社會的棟樑。您勤勞樸實,忠於婚姻,努力照顧家中各人,為家庭付出所有,不求回報,贏得兒孫和後輩的珍視和尊重。
記得在瑞寧樓居住的日子,您和媽媽結成好友,您常受媽媽所托照顧我們,我非常感謝您的看顧,也回味您了得的廚藝。鳳翔妹妹與我弟家龍差不多同時出生,您不時幫忙照顧弟弟,媽媽不在家時,您就是我們最大的「靠山」。你慈詳的面容和爽朗的笑聲,總令我感到無比安全和溫暖。
在我家搬進大埔一段時間後,聽到您也搬進來,萬分興奮。遺憾的是工作愈來愈繁忙,未能時常探望,但知道志翔和鳳翔已各自成家,您也老懷安慰。還記得有一次與您通電時,傳來吵耳聲,您帶笑說因為家裏來了「幾條king」,那是您最愛的孫兒全回來了,照顧孫兒雖然辛勞但也為您帶來歡樂。
當我知道您決志信主,成為主內姊妹,更為您感恩,也為您的家庭感恩。每次在教會見到您,您都會熱情地跟我和兒子打招呼,又愛請我兒吃東西,您仍然是那位十分疼愛後輩的長輩。
自從您知道媽媽的病情,就一直關懷不斷,除了慰問和支持鼓勵,更為媽媽張羅藥材。朋友有需要,您總是義不容辭,不論是四十多年前的好鄰居到現在的好姊妹,您對朋友的仗義豪情,始終如一。
今天,您需已離開我們,安息主懷,但您那親切的面容、爽朗的笑聲、仗義的胸懷和仁慈歡厚的個性將永遠留在我心中,我和我的家人將永遠懷念您!

 主內
                                                   君慧